编者按 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今年的主题“美丽中国我先行”再次吹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奋进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宏伟蓝图,采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举措,引领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激励各行各业人士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表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贵州磷化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卓越的环境绩效作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磷化工先锋企业的战略基石,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贵州磷化的智慧、方案与力量。
在喀斯特地貌的绿水青山间掌牛宝,一场传统工业与生态保护的深度对话正在上演。作为中国磷化工行业的“绿色引擎”,贵州磷化集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将“生态环保生命线”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用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在“富矿精开”的实践中勾勒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的清晰轨迹。
贵州磷化集团构建起“技术攻关—产业转化—标准引领”的全链条绿色发展创新体系,以产业“含绿量”促进“含金量”增长,用实际行动书写绿色答卷。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环境保护工作明确12项重点工作任务,涵盖重点设施能力提升、生产基地防腐防渗、固废资源化利用处置、废气深度治理等全面攻坚内容,从生产端源头治理到末端废弃物循环利用,以技术创新解决根源性环境问题,用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统筹抓好贵州省内外八大基地绿色发展方面的能力提升掌牛宝,贵州磷化集团全面开展了环境状况梳理评价及排放情况核查核准工作,对所有排口的排放指标、既有治理技术、正在实施项目、将采取的治理提升路线等情况完成全面摸排。同时,公司精准制定《贵州磷化集团2025年生产系统污染物持续减排行动计划》,明确了各生产基地2025年污染治理重点及关键改造工程,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督促各级单位抓好落实。
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投入环保资金超7亿元,通过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转型。如开阳化工公司更换蒸汽放空消音器,增加热电锅炉脱硫装置;开磷矿肥公司成功使用豁免源替换两套重点监管放射源;天福公司增加“热电焚烧”方式处理废气并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脱硫液氨改氨水工艺,促进热电装置脱硫见效。
同时,贵州磷化集团持续探索开展“无废集团、无废企业”建设,推动工业副产废物资源化,取得了亮眼成绩——参与石油化工行业无废集团建设标准的编制;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公司申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在磷石膏实现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所有的工业副产废物统计分析,接下来将逐类进行价值化研究;蓝天公司启动氟硅渣制填料研究;开磷有限公司开展了多骨料充填技术研究;磷石膏生态修复通过磨坊矿、龙井湾项目的实施已取得可推广经验。
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在“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绿色制造课题上又交出新答卷——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其开发出的新型互锁式精度模块建材已成功应用于贵州师范学院等项目;建成全球首套年产2.5万吨无水石膏母粒、包装箱生产线,生产出可替代木材的环保包装箱产品,实现产品销售64.9万个,远销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1468”循环经济项目成功投运,每年可处理磷石膏140万吨并联产硫酸和水泥,形成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闭环。
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2018年的53%大幅提升至78.62%,不仅远超国内平均水平,更成为全球磷化工行业资源化利用的典范。
在“双碳”方面,2024年,贵州磷化集团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1.30%;提前完成国发〔2021〕2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碳排履约余量超7万吨,预计交易盈余收益超700万元,累计已取得了9个产品碳足迹评价证书;参加全国化标委《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磷酸及磷酸盐企业》国标制定;通过实施周边绿化以及边坡绿植加密项目,共计完成厂区绿化16万平米,植株种植3万余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贵州磷化集团用行动证明掌牛宝,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并非选择题,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必答题。当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一座座工厂便成了守护碧水青山的坚实屏障,一条条生产线也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图景。这既是贵州磷化集团交出的时代答卷,亦为中国工业迈向绿色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